根據招標公告,2024年浙江省光伏產業產值約2500億元,占全國總量14.3%,電池和組件備案產能分別為251.50GW和382.12GW,行業規模僅次于江蘇省。鑒于市場、港口、供應鏈等優勢,晶科、隆基、東方日升等龍頭企業均在我省布局先進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嘉興市(海寧市、秀洲區)、金華市(義烏市)和寧波市(寧海縣)。2024年我省N型電池產量占比80.9%,組件產量占比67.3%,全省光伏產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僵尸產能”、違規項目建設、P型等落后產能占比約10%等問題。
本次招標研究的具體內容包括1.研判光伏行業發展態勢與“內卷”風險。從全球、全國及我省三個層面,分析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的產能規模、供需格局、價格走勢及企業盈利狀況;深入診斷行業“內卷化”的主要表現、深層成因及潛在風險,評估其對產業鏈安全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2.分析我省光伏產業現狀與產能結構。全面梳理我省光伏產業的發展基礎、區域布局、企業梯隊、技術水平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重點分析現有產能的結構性矛盾,識別低效、落后產能與高端、先進產能的分布情況,評估不同類型產能的市場競爭力與資源環境代價。
3.提出我省光伏產能壓減方案。遵照國家要求,基于對行業態勢和產業現狀的研判,提出切實可行的光伏產能壓減方案,明確分年度壓減任務和各地市壓減情況。
4.構建重大項目評價與產能管理標準體系。構建重大項目評價體系。研究制定面向光伏領域新建和擴建項目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評估項目的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能耗強度、環保表現、市場前景等方面的貢獻,作為項目準入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構建項目調度管理體系。設計覆蓋項目謀劃、簽約、建設、投產全過程的動態監測與協調調度機制,明確信息報送、風險預警、問題協調和績效評估等環節要求,確保優質項目順利推進,及時清退停滯或違規項目。建立窗口指導標準體系。對于鈣鈦礦等技術先進項目,儲備窗口指導項目清單,從市場接受度、建設單位情況、產品和技術先進性、要件齊全程度全面研判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好項目評估工作。
針對本次招標的研究背景和意義,浙江發改委表示,一是中央有要求。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5年兩會、中央財經委會議等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光伏行業被列入“反內卷”工作重點關注對象。要求要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二是現實有壓力。當前光伏行業面臨階段性產能過剩、產品價格非理性下跌、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下滑的嚴峻挑戰,“增產不增收”現象普遍。我省作為光伏制造大省,產業韌性與企業生存發展面臨巨大壓力,部分關鍵環節與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為此必須加快研究應對策略,引導產業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鞏固和提升我省光伏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三是外部有關口。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呈加劇趨勢,部分國家和地區對光伏產品提出了碳足跡、溯源等更高要求,單純依靠成本優勢的出口模式難以為繼。同時,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孕育著新一輪技術迭代與市場機遇,需要我省光伏產業主動適應規則、突破技術瓶頸、優化全球布局,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具體見下:
具體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