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志著江蘇省內最大規模用戶側儲能電站正式投運,將有效助力地區電力系統穩定和能源結構轉型。

據悉,該儲能電站項目采用構網型儲能技術,能自主構建電網并穩定輸出電壓與頻率,相當于一個巨型“充電寶”。
選擇構網型儲能技術,能有效解決煉鋼用電“痛點”,傳統“跟網型”儲能需依賴電網電壓、頻率信號運行,只能跟著電網節奏走,而“構網型”儲能則像為鋼鐵生產裝上了“電力穩壓器”,能自主構建電網并穩定輸出電壓與頻率,應對沖擊性負荷,保障生產連續,成為傳統鋼鐵廠向綠色智能工廠升級的“關鍵一環”。
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鋼鐵行業在制造業領域碳排放量較大,該儲能電站規模在全國鋼鐵行業相關項目中居于前列,對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具有一定示范意義。
“該儲能電站每年可提升綠電消納1680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2.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2萬噸。”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這一投運的儲能電站能存儲電量達24萬千瓦時,可滿足約2.5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同時具有快速啟動、靈活運行等特點,對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具有一定示范意義。
并且可消納靖江地區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并與儲能一體化運行,進一步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是當地持續探索“儲能+分布式能源”協同運行機制、積極構建微電網示范項目的重要成果。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江蘇近年來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其中將新型儲能列入全省圍繞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構建的“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領域,多地新型儲能項目正穩步推進。
未來,類似的“儲能+分布式能源”模式還將在更多行業復制推廣,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可復制的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