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內蒙古能源突泉獨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在興安盟突泉縣工業園區內開工建設,包括500MW/2GWh獨立儲能電站1座,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總投資13.72億元,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投運。
內蒙古能源集團磴口縣400MW/1.6GWh獨立儲能項目,占地面積182畝,總投資12.9億元,預計今年12月31日完成全容量并網。項目由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本期為二期獨立儲能工程。
內蒙古能源化德5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獨立儲能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朝陽鎮,本工程為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項目,規劃容量為500MW/2000MWh,本期一次建成,據此前消息,計劃投資15.2億元。
內蒙古能源赤峰市巴林左旗40萬千瓦/160萬千瓦時獨立儲能項目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項目建設一座400MW/1600MWh電源側獨立儲能電站。據此前消息,計劃投資15.2億元。
內蒙古能源蘇尼特右旗30萬千瓦/120萬千瓦時獨立儲能項目,規模為300MW/1200MWh,項目建設地為錫林郭勒盟。據此前消息,計劃投資11.38億元。
整體來看,結合計劃投資而言,以上5大項目總投資遠超68億元。
這批項目全部建成后,大容量儲能系統的投運可有效實現“削峰填谷”,改善區域新能源板塊棄風棄光較多情況,使企業營銷策略更加靈活;保證項目充放電次數,并顯著增強電網調節能力與穩定性,保障電力安全可靠穩定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內蒙古儲能市場可謂是“大爆發”,大儲市場酣戰不止——這片熱土已發布的儲能項目清單總規模已突破28GWh,在全國省級區域中穩居首位,市場熱度之高、布局熱度之密集遠超其他地區,儼然成為各大儲能企業突破業績瓶頸、搶占市場增量的核心戰場。
據悉,2025年上半年,內蒙古新開工新型儲能項目1480萬千瓦,提前完成年度目標;新建成儲能規模70萬千瓦,總規模達到1102萬千瓦,同比增長112%。
2024年,內蒙古新增新型儲能裝機708萬千瓦,同比增長2.4倍,總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首個突破千萬千瓦的省份。
從2024年起,內蒙古率先實施全國領先的"容量補償機制",針對獨立儲能電站按實際放電量給予0.35元/千瓦時的補償,政策周期超10年,這一政策精準破解了儲能"建而不用"的頑疾。
內蒙古還持續深化分時電價機制改革,動態優化峰谷電價價差至3.5:1及以上,進一步拓展了新型儲能的盈利空間,并構建起以容量補償機制為基礎,蒙西“容量補償+現貨交易”、蒙東“容量補償+輔助服務”的盈利機制。
當前,內蒙古正站在潛力巨大的儲能市場風口上,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這片土地上的儲能建設即將迎來新一輪加速擴容。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項目招標亦或是開工,近兩年大容量儲能項目正加速在內蒙古落地,并逐步主導市場格局——這一趨勢不僅是區域資源優勢與政策扶持的雙重結果,更從行業發展維度印證:
儲能產業正以規模化布局為基底、專業化運營為支撐,穩步邁向更成熟的產業升級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