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yè)的絕對龍頭,寧德時代近段時間的動作堪稱"全維度加速"——自進入9月份開始,從產能布局的橫向擴張到技術創(chuàng)新的縱向突破,從產品矩陣的立體完善到市場版圖的多向突圍,每一個戰(zhàn)略落子都彰顯著對行業(yè)趨勢的精準預判與領跑姿態(tài)。
不起火不爆炸!寧德時代鈉電池通過新國標
9月5日,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成功獲得了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的認證,成為全球首款通過這一新國標的鈉電池。
該新國標計劃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旨在從根本上消除電動汽車自燃的風險。標準在熱擴散、底部碰撞、快速充電循環(huán)等多個方面,對電池的安全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根據中汽中心新能源檢測中心的第三方權威測試,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在電芯及電池包層級均展現出卓越的安全性能,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這一成就標志著鈉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重要進展,為未來的電池安全標準樹立了新的標桿。
按照計劃,鈉新動力電池將于2025年12月正式量產,屆時其將成為全球首個大規(guī)模量產的鈉離子動力電池,徹底解決用戶在極寒場景下的衰減難題。
未來,鈉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有力補充,在商用車、儲能、低速電動車等場景實現大規(guī)模應用。
NP3.0技術全球首發(fā)
9月7日,寧德時代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了新品發(fā)布會,全球首次推出了電池領域最高安全等級的NP3.0(No Propagation 3.0)技術平臺,并正式發(fā)布了首款搭載該技術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品——神行Pro。
據介紹,寧德時代此次推出的NP3.0技術平臺,實現了化學體系層級、結構層級、系統(tǒng)設計和控制策略層級的創(chuàng)新突破,集成了八大核心技術:阻燃電解液、阻燃安全隔膜、納米點包覆正極材料、電芯安全裝置、氣凝膠隔熱墊、防火噴涂層、電路穩(wěn)定控制技術、高壓主動冷卻技術和系統(tǒng)控制策略。
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fā)布旨在積極響應歐洲市場對電動化的迫切需求,推動全球綠色交通的加速轉型。
超600億,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即將投產
9月8日,寧德時代宣布,其位于匈牙利的工廠預計將于2026年初開始生產,較原計劃提前數月。
CATL歐洲區(qū)總經理沈斌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目標是在未來“四到五個月”內啟動該項目。
該工廠坐落于匈牙利東部的德布勒森市,寧德時代在此投資了73億歐元(約合609.41億元人民幣),規(guī)劃電池產能100 GWh,于2022年開工建設,總建設期預計不超過64個月。
寧德時代此前表示,匈牙利工廠靠近奔馳、寶馬、Stellantis、大眾等客戶的整車廠,有利于更好地響應歐洲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全球戰(zhàn)略布局,奔馳將成為匈牙利工廠的首家客戶。
這是寧德時代國際化的又一重要事件。此前的5月20日,寧德時代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據招股書,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募集資金凈額的約90%將用于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
除此之外,9月8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在福建廈門啟幕。投洽會期間,火炬高新區(qū)共有41個項目于活動現場完成簽約,計劃總投資約433億元。
其中,由寧德時代投資的“時代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完成簽約,規(guī)劃建設年產能約80GWh的全智能化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線,項目預計于2026年6月完成主體建設,達產后年產值超400億元。
寧德時代宜春鋰礦復產在即
9月9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宜春時代召開“枧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專項推進鋰礦復產。
據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申請采礦權證及采礦許可證進展順利,比市場預期要快,預計很快將復工復產。
據了解,該礦采礦權在2025年8月9日到期,因續(xù)期問題一度關停。在2025年半年報業(yè)績解讀會上,寧德時代相關高管表示,目前寧德時代在江西宜春的鋰礦項目生產經營均正常。至于采礦權續(xù)期的問題,寧德時代已按照相關規(guī)定,向宜春市自然資源局提交申請材料。
隨著相關申請進展順利,復產預期被大大提前。據悉,枧下窩礦區(qū)是宜春地區(qū)目前產能最大的鋰云母礦區(qū)。
據宜春市自然資源局此前披露的《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qū)陶瓷土礦普查探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書》,該礦山評估設計項目建設投資為21.58億元,枧下窩礦區(qū)可采儲量為77492萬噸,按生產規(guī)模為3000萬噸/年計算,礦山服務年限為25.83年。
由于產能規(guī)模較大,枧下窩礦區(qū)的采礦權證續(xù)期問題,備受鋰電圈和資本市場關注。
今年7月,圍繞著枧下窩礦區(qū)的采礦權證及宜春其他7家涉鋰礦企的編制儲量報告,不時擾動著資本市場。
其中,枧下窩礦區(qū)8月9日(周六)正式關停后,資本市場反應強烈。8月11日(周一)開盤后,廣期所的碳酸鋰期貨全線漲停,主力合約漲幅8%,報81000元/噸。到8月18日,碳酸鋰期貨噸價更是直逼9萬元大關,但隨后價格有所回調。
此次復產,不僅緩解了寧德時代上游原料的緊張,更穩(wěn)固了其在鋰資源領域的戰(zhàn)略地位。
客觀來看,寧德時代當前的業(yè)務版圖中,無論是儲能和動力電池場景的商業(yè)化落地、換電模式的市場接受度,還是海外市場的本土化挑戰(zhàn),都暗藏諸多潛在變量。
在鋰電池技術趨于成熟的當下,頭部電池廠商的技術路徑正加速趨同,曾經的技術代差逐漸收窄,行業(yè)內的同質化競爭已難以回避。但對企業(yè)龍頭而言,靠"內卷"消耗資源絕非穩(wěn)固市場地位的核心邏輯。
寧德時代的成長軌跡深深鐫刻著時代的痕跡——新能源產業(yè)的風口托舉其站上行業(yè)之巔;而當行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技術的迭代方向、市場的需求變遷、競爭的規(guī)則邊界都在重構,這個曾經被時代選中的企業(yè),也終將在新的坐標系中重新定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