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外儲能市場的訂單潮持續增長,刺激了對儲能電芯和儲能系統的需求,國內頭部企業訂單應接不暇,據悉,當前100Ah電芯訂單已排到2026年2月,產線全部滿產,難以承接新需求。
01海外需求強勁,頭部企業滿產爆單
行業分析認為,海外儲能市場的需求回暖是重要增長點,據悉,上半年中國企業新獲199個海外儲能訂單(合作),總規模超160GWh,同比增長220.28%。僅澳大利亞儲能市場一年就翻了三倍,中東地區更是主戰場,上半年訂單量達到了35GWh。
這場始于2025年初的儲能電芯"搶購潮",本質上是全球能源格局重構的連鎖反應。
北美市場則呈現"大儲+工商業儲"雙輪驅動。德國、意大利等國的戶用儲能滲透率已突破25%,家庭用戶"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成為主流。德國能源署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歐洲新增儲能裝機達12GWh,同比增長210%,其中戶儲占比超60%。
據行業調研數據,國內主要儲能電池廠商2025年規劃產能預計將達550GWh,但當前市場已呈現出顯著的供需失衡態勢——需求增速遠超供給能力。
進入9月以來,多家電池企業單月排產規模較上月提升5%-10%,同比去年增幅更突破30%。
龍頭企業產能利用率持續攀升,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航鋰電等目前基本維持滿負荷運轉狀態,激增的訂單量甚至開始向二三線陣營分流,國軒高科、瑞浦蘭鈞等企業9月產能利用率同樣逼近峰值。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主流儲能電池廠商的在手訂單已全部排滿至年底。
02儲能需求超預期,電芯漲價盈利向上
當前儲能市場呈現"量價齊升"的積極態勢,產品價格彈性特征逐步凸顯——部分型號電芯已率先開啟漲價模式,2025年6-7月,儲能電芯價格連續上漲,主流型號(如280Ah、314Ah)累計漲幅達10%-20%。
隨著國內儲能市場對電池性能的要求持續升級,疊加314型電芯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帶來的供給收縮,市場供需格局加速重構。
與此同時,碳酸鋰價格的觸底反彈形成成本支撐,推動儲能電芯價格自6、7月份起顯著上行,目前已從0.25元/Wh攀升至0.27元/Wh上方。
從成本傳導角度看,按照行業測算,碳酸鋰價格每上漲2萬元/噸,將直接推高電芯成本約0.01元/Wh,而本輪電芯實際漲幅已超出理論成本傳導幅度1-2分/Wh,相關企業的盈利修復前景愈發清晰。
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儲能電池均價環比上漲18%,頭部企業毛利率回升至25%-30%區間。
03政策利好,持續輸出
國內方面,136號文件的落地正從根本上改變國內儲能產業的商業邏輯,獨立儲能模式正取代傳統新能源配儲路徑,成長為市場新的增長極。
當前,獨立儲能項目已形成多元收益結構——既可通過容量電價獲取穩定收益,又能依托峰谷價差實現市場化盈利,同時深度參與輔助服務市場開辟增量空間,項目綜合預期收益率穩定在6%-7%區間。
據最新統計,內蒙古、河北等六個先行省份已披露的獨立儲能規劃規模累計突破103GWh,其中內蒙古以49GWh的體量領跑全國。
值得關注的是,甘肅等多個省份近期相繼落地容量電價支持政策,釋放出這一模式向全國范圍推廣的明確信號。
除此之外,自進入9月份開始,一系列利好儲能的相關意見發布:
9月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電力中長期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規則》提出,獨立儲能在放電時段按發電企業身份參與交易,在充電時段按電力用戶身份參與交易,明確了新型主體的市場地位。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文件提出: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虛擬電廠(含負荷聚合商)、分布式儲能、電動汽車車網互動等靈活性調節資源中的應用,提升負荷側群控優化和動態響應能力;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協同優化調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應用。
國外方面,在歐洲市場,可再生能源裝機提升帶來消納問題,疊加動態電價機制陸續出臺+部分國家出臺補貼,歐洲大儲與工商儲需求同比高增。
2025年7月1日,歐洲太陽能協會正式推出“歐洲電池儲能平臺”,新上任的歐洲電池儲能平臺負責人Juhi Dion Sud 做了分享,表示“電池儲能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至關重要。若不采取緊急行動,歐盟的能源轉型將面臨停滯的風險,我們呼吁到 2030 年將電池儲能能力提高十倍”。
澳大利亞則于今年7月1日推出總額23億澳元的戶用儲能補貼計劃,為安裝50kWh以內的儲能系統提供約30%的安裝費用折扣,即每千瓦時(kWh)最高補貼約372澳元(含STC可再生能源證書價值)。該計劃目標到2030年支持100萬個電池安裝項目。
印度市場更是將2025年儲能裝機目標從15GW上調至25GW,并強制要求新建光伏項目按20%比例配套儲能,通過政策調控推動了本地戶儲需求。
在美國市場,2025年1-7月美國新增裝機23.70GWh,同比“大而美”法案將大儲ITC補貼退坡時間延遲至2034年,中期大儲項目經濟性仍有所保障。
此外,因電力基礎設施薄弱導致電力供應緊張、電價過高,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烏克蘭等國家對光儲需求不減,巴基斯坦居民側電價仍然遠高于戶用光儲平準化用電成本,仍有空間亟待釋放。與此同時,新市場也開始嶄露頭角。埃及政府加快能源轉型節奏,計劃204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為40%。
儲能行業的“爆單潮”既是機遇,亦是挑戰。當低價競爭難以為繼,技術壁壘與服務能力將成為破局關鍵。
對于頭部企業而言,這場盛宴不僅是訂單狂歡,更是高質量發展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