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長Chris Wright直言:“過去亂花錢的日子結束了。”
據悉,這筆資金本是用來支持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及電動汽車項目建設的。如今被強制抽回,標志著美國能源戰略重心正式轉向“經濟、可靠、安全”的油氣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述政策公布的前兩天,一份來自E2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太陽能行業已成為推動美國就業穩步增長的關鍵。
報告指出,在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期間,美國太陽能行業新增崗位6012個,全行業崗位總數突破37萬,占可再生能源發電就業的60%以上。換而言之,全美每10個清潔能源崗位中,有超過6個來自太陽能。
這一數據出自最新發布的《美國清潔就業年度報告》。該報告強調,過去五年美國清潔能源行業共新增約52萬個崗位,尤其是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崗位占比超過82%。其中,又以太陽能行業表現最為突出,其崗位數接近化石燃料發電的兩倍,是風能行業的近三倍。

太陽能行業不僅就業規模龐大,增速也是遙遙領先。
2022至2024年間,美國太陽能新增崗位超過5萬個,一度超過生物能源、地熱等行業的總和。這還不算,就連被稱為“煤海”的蒙大拿州與懷俄明州,兩地可再生能源崗位的年增幅也達到了15.6%和15%,太陽能正悄然成為地方經濟的“隱形支柱”。
89%崗位受威脅
可惜,這一蓬勃發展的勢頭,卻因突如其來的政策轉向而蒙上陰影。
此番特朗普政府不僅要收回資金,還將依據《大而美法案》(OBBBA)推進稅收抵免逐步取消,并由財政部監督“取消進程”。能源部長Wright公開質疑:“如果一個行業33年后還離不開補貼,那它根本沒有未來。”
據了解,美國太陽能行業的崗位高度集中在建筑業。雖然去年新增裝機創下50GW的歷史紀錄,但內部卻暗藏隱憂。隨著美國進一步強化反傾銷/反補貼稅、推動“大美麗法案”,海外組件采購也愈發不易。
整體來看,盡管政府對本土制造仍有激勵,但行業“整合期”將至。加拿大制造商Heliene首席執行官預測,政策安全網一旦撤除,部分企業恐難立足。
E2報告同樣發出警告:若“大美麗法案”全面實施,僅太陽能行業就有33萬個崗位面臨“直接、間接或誘導性”風險,這相當于當前崗位的89%。
雖說E2執行董事鮑勃·基夫的判斷仍舊樂觀——“清潔能源仍是美國就業市場最具前景的板塊。”但政策風向的突變,已讓這一增長引擎岌岌可危。
結語
太陽能曾是拜登時代能源轉型與就業增長的雙重引擎,如今卻在特朗普的“油氣優先”戰略下面臨急剎車。在能源安全、就業穩定與氣候目標的博弈中,美國清潔能源的未來,正站在一道陡峭的岔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