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寧德時代超1000億市值蒸發!儲能“背鍋”
光伏產業網訊
發布日期:2025-11-18
核心提示:
太突然!寧德時代超1000億市值蒸發!儲能“背鍋”
11月17日開盤,寧德時代A股低開近4%,盤中一度跌超4%,H股低開超2%。截至下午15點27分,A股股價報390.78元,下跌3.3%,總市值為1.78萬億,市值較上周五收盤已蒸發超1000億元。
很難不讓人多想,這是發生了什么?開盤即蒸發市值。
一、創始團隊大佬突然減持!套現184億“撤離”
11月13日盤后,公司公告第三大股東黃世霖(創始團隊核心成員、前副董事長)計劃通過詢價轉讓減持4563萬股,占總股本1%,套現金額超184億元(按公告日股價估算),行業點評稱:寧德時代突遭"核心股東拋售"重錘;
盡管轉讓避開二級市場直接沖擊(受讓方需鎖定6個月),但市場仍然有部分人視為利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8歲的黃世霖是寧德時代元老級人物,曾任研發總監、總經理等職,2022年卸任高管后轉戰儲能賽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黃世霖目前擔任10余家公司的股東,包括福建時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時代星云”)、福建集新光儲充檢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儲能相關企業。(合計持有寧德時代股份市值仍超1883億元)。黃世霖為時代星云的實控人。該公司創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鋰電儲能設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以儲能應用技術為核心,為客戶提供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減持消息公開后,業內猜測此舉或為布局儲能,畢竟儲能賽道正炙手可熱,全球儲能需求正值爆發之際(產能飽和加速擴產、儲能業務經濟性顯現、AI數據中心催生光儲系統需求等)。
但與此同時,市場也有另一種風向:"連創始團隊大佬都高位套現,行業高景氣度是否可持續?"
針對這一市場現象,確實很難抉擇出答案,但是很顯然的事實是股東減持與市場情緒波動仍為股價增添不確定性。
二、不實傳聞引爆鋰電行情:分析師誤傳"寧德時代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早幾天寧德時代卻是處于暴漲情形,但近期據行業澄清消息,這竟是一場大烏龍?
11月13日,A股鋰電池板塊突然集體暴漲,天賜材料等近30只概念股漲停,寧德時代單日漲幅超7%,鋰電指數狂飆6.4%,電解液細分領域更是暴漲10.41%。
市場沸騰的背后,竟是一則"寧德時代采購磷酸鐵鋰產品漲價1000元/噸"的傳聞在投資圈瘋狂傳播——消息稱寧德時代罕見接受了上游供應商的漲價要求,被視為行業"拐點信號"。
然而,這場狂歡僅維持了一天就被"辟謠"。當晚,華泰證券分析師邊文姣發布澄清函(值得注意的,澄清函無公司公章,但市場默認為其個人名義):承認團隊"未經核實誤傳不實信息",所謂寧德時代漲價的傳聞"純屬謠言",并對誤導市場致歉。
此前邊文姣所在的團隊早在10月30日發布的研報中,就曾看漲鋰電材料盈利改善,與此次謠言邏輯高度重合,引發市場對"研報配合炒作"的質疑。
這并非寧德時代首次卷入漲價烏龍。今年3月和5月,市場兩次傳出其動力電池漲價的消息,公司均火速辟謠。
而此次事件暴露出行業潛規則——券商分析師在閉門會議等私下場合流傳的"小作文",可能通過社交平臺放大,最終撬動市場波動。
三、長單消息不停,產業鏈全綁定
盡管股市波動,但寧德時代近期長期綁定的訂單消息頻頻傳來;
11月16日晚間,容百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與寧德時代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容百科技鎖定為其“鈉電正極粉料第一供應商”,寧德時代承諾,在容百科技滿足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每年采購量不低于其總采購量的 60%。
11月12日,海博思創發布公告稱,與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期限橫跨十年。根據協議內容,自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海博思創將向寧德時代采購電量累計不低于200GWh,寧德時代需確保按公司需求量供應,并承諾在同等市場條件下給予海博思創優先供應權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向上游產業鏈接連“鎖單”,涉及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電解液、鋰電銅箔、結構件等各個領域,訂單基本覆蓋未來3-5年。
當前產業生態中,電芯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普遍采取兩大策略應對市場波動:一方面加速構建縱向一體化生產體系,通過掌控上下游關鍵環節增強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則著力深化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長期訂單形成穩固的供應聯盟。這種"垂直整合+戰略綁定"的雙軌模式,正逐步演變為新能源產業鏈的標準配置。
今日開盤市值蒸發超千億,同樣也折射出新能源賽道的極端敏感性,短短幾日,從大漲到市值蒸發,可以觀察到的是:
股東動向敏感:核心高管減持即便合法,仍易被解讀為"信心不足",尤其當市場情緒脆弱時;
信息戰白熱化:券商分析師"小作文"威力驚人,但合規邊界模糊,難掩行業競爭下的信息亂象;
基本面博弈:盡管寧德時代三季度業績報強調了儲能需求爆發、產能擴張,但全球鋰價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臨今日這般,投資者不禁要問:下一個"暴擊點"會在何時降臨?(也有人力挺,這只是一時低迷,強者永遠都是強者)
很難不讓人多想,這是發生了什么?開盤即蒸發市值。
一、創始團隊大佬突然減持!套現184億“撤離”
11月13日盤后,公司公告第三大股東黃世霖(創始團隊核心成員、前副董事長)計劃通過詢價轉讓減持4563萬股,占總股本1%,套現金額超184億元(按公告日股價估算),行業點評稱:寧德時代突遭"核心股東拋售"重錘;
盡管轉讓避開二級市場直接沖擊(受讓方需鎖定6個月),但市場仍然有部分人視為利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8歲的黃世霖是寧德時代元老級人物,曾任研發總監、總經理等職,2022年卸任高管后轉戰儲能賽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黃世霖目前擔任10余家公司的股東,包括福建時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時代星云”)、福建集新光儲充檢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儲能相關企業。(合計持有寧德時代股份市值仍超1883億元)。黃世霖為時代星云的實控人。該公司創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鋰電儲能設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以儲能應用技術為核心,為客戶提供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減持消息公開后,業內猜測此舉或為布局儲能,畢竟儲能賽道正炙手可熱,全球儲能需求正值爆發之際(產能飽和加速擴產、儲能業務經濟性顯現、AI數據中心催生光儲系統需求等)。
但與此同時,市場也有另一種風向:"連創始團隊大佬都高位套現,行業高景氣度是否可持續?"
針對這一市場現象,確實很難抉擇出答案,但是很顯然的事實是股東減持與市場情緒波動仍為股價增添不確定性。
二、不實傳聞引爆鋰電行情:分析師誤傳"寧德時代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早幾天寧德時代卻是處于暴漲情形,但近期據行業澄清消息,這竟是一場大烏龍?
11月13日,A股鋰電池板塊突然集體暴漲,天賜材料等近30只概念股漲停,寧德時代單日漲幅超7%,鋰電指數狂飆6.4%,電解液細分領域更是暴漲10.41%。
市場沸騰的背后,竟是一則"寧德時代采購磷酸鐵鋰產品漲價1000元/噸"的傳聞在投資圈瘋狂傳播——消息稱寧德時代罕見接受了上游供應商的漲價要求,被視為行業"拐點信號"。
然而,這場狂歡僅維持了一天就被"辟謠"。當晚,華泰證券分析師邊文姣發布澄清函(值得注意的,澄清函無公司公章,但市場默認為其個人名義):承認團隊"未經核實誤傳不實信息",所謂寧德時代漲價的傳聞"純屬謠言",并對誤導市場致歉。
此前邊文姣所在的團隊早在10月30日發布的研報中,就曾看漲鋰電材料盈利改善,與此次謠言邏輯高度重合,引發市場對"研報配合炒作"的質疑。
這并非寧德時代首次卷入漲價烏龍。今年3月和5月,市場兩次傳出其動力電池漲價的消息,公司均火速辟謠。
而此次事件暴露出行業潛規則——券商分析師在閉門會議等私下場合流傳的"小作文",可能通過社交平臺放大,最終撬動市場波動。
三、長單消息不停,產業鏈全綁定
盡管股市波動,但寧德時代近期長期綁定的訂單消息頻頻傳來;
11月16日晚間,容百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與寧德時代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容百科技鎖定為其“鈉電正極粉料第一供應商”,寧德時代承諾,在容百科技滿足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每年采購量不低于其總采購量的 60%。
11月12日,海博思創發布公告稱,與寧德時代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期限橫跨十年。根據協議內容,自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海博思創將向寧德時代采購電量累計不低于200GWh,寧德時代需確保按公司需求量供應,并承諾在同等市場條件下給予海博思創優先供應權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向上游產業鏈接連“鎖單”,涉及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電解液、鋰電銅箔、結構件等各個領域,訂單基本覆蓋未來3-5年。
當前產業生態中,電芯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普遍采取兩大策略應對市場波動:一方面加速構建縱向一體化生產體系,通過掌控上下游關鍵環節增強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則著力深化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長期訂單形成穩固的供應聯盟。這種"垂直整合+戰略綁定"的雙軌模式,正逐步演變為新能源產業鏈的標準配置。
今日開盤市值蒸發超千億,同樣也折射出新能源賽道的極端敏感性,短短幾日,從大漲到市值蒸發,可以觀察到的是:
股東動向敏感:核心高管減持即便合法,仍易被解讀為"信心不足",尤其當市場情緒脆弱時;
信息戰白熱化:券商分析師"小作文"威力驚人,但合規邊界模糊,難掩行業競爭下的信息亂象;
基本面博弈:盡管寧德時代三季度業績報強調了儲能需求爆發、產能擴張,但全球鋰價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臨今日這般,投資者不禁要問:下一個"暴擊點"會在何時降臨?(也有人力挺,這只是一時低迷,強者永遠都是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