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鵬輝能源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在儲能行業"一芯難求"的背景下,公司扣非凈利潤同比激增104倍,成為行業爆發中的“大贏家”。
鵬輝能源表示,行業向好,公司產品產銷兩旺,銷售訂單增加,是前三季度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據悉,財報發布后,公司股價次日漲停,報收48.59元/股,市值突破244億元。
據其三季度報,今年第三季度,鵬輝能源實現營業收入32.80億元,同比增長74.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977.2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高達1.75億元,同比激增10418.09%。
今年前三季度,鵬輝能源實現營業收入75.81億元,同比增長34.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89.33%。營業收入增加34.23%。
在全球儲能市場經歷殘酷洗牌的大背景下,這份逆勢增長的成績單極為亮眼。它深刻揭示了行業競爭本質的轉變——從低層次的價格血拼,轉向更高維度的技術對決。回顧2024年,整個行業集體陷入虧損泥潭,鵬輝能源也曾交出虧損2.52億元的慘淡成績單。
而2025年三季度單季2.03億元的凈利潤,印證了一個在高端制造業顛撲不破的硬道理: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依靠技術和時間的積淀。(當然,時機也很重要)
一、從虧損到暴增的24年深耕
鵬輝能源的崛起并非偶然。自2001年成立以來,公司用24年時間構建了一套“技術護城河”:5大研究院、1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2200余名技術人員,構成了其穿越行業周期的核心能力。此次三季報的亮眼表現,正是多個技術路線同步突破的結果。
(一)戶用儲能:多元方案直擊痛點
在戶用儲能這一細分領域,鵬輝能源推出“3+N”產品布局(方形、大圓柱、軟包等多元化形態),精準匹配不同市場需求。其中,大圓柱HOME系列歷經6年技術攻關,集成30項專利,在安全性、功率密度、寬溫域性能等核心指標上建立優勢;
更值得關注的是POLAR系列低溫戶儲電芯,基于LTSC低溫超導通技術,突破-30℃極限充電溫度,解決了極寒地區(如東北、北歐)電池性能衰減的行業難題。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滿足了用戶對儲能設備“高可靠、寬適應”的需求,更通過技術差異化避開了單純的價格競爭。
(二)大儲領域:安全與效率的雙重升級
在大容量儲能賽道,鵬輝能源的“風鵬大電芯”系列已成為行業標桿。其590Ah大電芯率先發布,與中車、陽光電源合作的600Ah+大電芯已進入量產倒計時。
針對安全性這一行業核心痛點,風鵬600Ah+電芯采用“納米盾技術+凝膠阻燃電解液+蜂巢碳冷技術”三重防護,大幅降低熱失控風險;
新一代314Ah電芯已在甘肅武威(全國最大獨立共享儲能電站)、云南祥云等大型項目中規模化應用,而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將量產的升級版大電芯,在循環壽命與能效上進一步提升,終端應用成本顯著降低。
(三)技術理念:長期主義的回報
鵬輝能源的技術基因始于創業初期。作為一家由技術專家創立的企業,“技術為根,向上生長”的理念貫穿24年發展歷程。從早期聚焦電池材料創新,到如今覆蓋電芯設計、系統集成、場景解決方案的全鏈條研發,這種對技術的執著最終在2025年三季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績——當行業仍在為低價訂單掙扎時,鵬輝能源已憑借技術溢價實現盈利反轉。
二、從產品到生態的全方位布局
技術突破之外,鵬輝能源的業績增長還得益于其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與全球化戰略的深入推進。
(一)全場景方案,覆蓋多元需求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鵬輝能源獲得2024年工商業儲能系統出貨TOP2,據悉,其打造的衢州仙鶴股份44.72MWh、河南金馬能源34.4MWh等標桿項目,已成為行業參考范例。
2025年推出的“擎天520戶外液冷儲能柜”,以系統能效90%、占地面積減少50%、交付周期縮短至15天以內的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在工商業場景的競爭力。
針對戶用及便攜需求,據悉,鵬輝能源Q3儲能總出貨量6.74GWh,其中小型儲能(戶儲3.09GWh+便攜0.84GWh+通信0.52GWh)占比超65%,貢獻主要利潤。小儲產品凈利率接近10%,顯著高于大儲業務。形成了“大儲筑基、小儲增收”的產品結構。
(二)全球化網絡:從本土到國際
鵬輝能源的全球化布局已初具規模:在美國、德國、日本等9個國家設立辦事處,越南基地投產輻射東南亞市場,并憑借風鵬電芯314Ah等產品通過多項國際認證,成功進入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鏈。
并入圍BNEF Tier1全球一級儲能廠商榜單,是對其技術實力與交付能力的國際認可。這種“本地化生產+全球化銷售”的模式,幫助公司在全球儲能需求爆發中搶占先機。
三、高增長背后的隱憂
盡管三季報數據亮眼,但鵬輝能源的長期發展仍需直面多重挑戰。
(一)利潤結構的優化空間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15億元,但扣非歸母凈利潤僅1571.73萬元,非經常性損益占比高達86%。這意味著當前利潤中包含較多一次性收益(如政府補貼、資產處置收益等),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仍有待進一步釋放。
(二)成本與庫存壓力
2024年,鵬輝能源因產品降價計提了4.12億元資產減值損失(2023年為2.07億元),存貨跌價風險成為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三)行業周期波動
盡管儲能長期趨勢明確,但短期市場波動仍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面對這一挑戰,鵬輝能源已將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通過押注鈉離子電池與固態電池兩大前沿技術,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鵬輝能源的三季報,既是其24年技術沉淀的集中兌現,也是儲能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當行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角逐,那些堅持長期主義、持續投入研發的企業終將脫穎而出。
從314Ah電芯的規模化應用,到590Ah/600Ah+大電芯的量產倒計時,再到固態電池的穩步推進,鵬輝能源正在構建一個覆蓋“短中長期”的技術版圖。在儲能這場長跑中,鵬輝能源不僅僅只是當下業績爆發的“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