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在當前快充、超充技術涌現的熱潮中,電網承載壓力與資源均衡配置等挑戰變得更加突出。為應對大規模無序充電可能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沖擊,推動充電設施的智能化、有序化發展,實現與電網的良性互動,甚至參與電網的調峰調頻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因此,車網互動(V2G)能夠發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車網互動(V2G)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可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01
參與V2G 每度電最多賺3塊錢
8月24日下午,在湖北南太子湖超級充換電站,新能源車主秦女士將自己的愛車接入能夠雙向充放電的V2G充電樁,在掃碼、點擊屏幕確認V2G放電后,她的電動車瞬間化身為“能量銀行”,開始向電網反向輸送電力。
根據規模化車網互動項目的V2G放電收益規則,新能源汽車在每天各時段的放電價格并不相同:其中,16點到24點最高,1度電3元;其次是,0點到6點、14點到16點兩個時段,1度電2元;最低的是6點到14點,1度電1元。“晚上用家里的充電樁給汽車充電,一度電才4毛5分錢,現在這里放一度電可以賺3塊錢!”秦女士說,放一度電就是幾分鐘的事兒,在充電站旁邊吃個晚飯,一個小時就輕輕松松進賬60多塊錢。
相似案例在全國其他地區也很普遍。江蘇省已正式明確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放電價格機制,以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放電價格標準,進一步推動車網互動邁入規模化、商業化運營新階段。
以2025年8月國網江蘇電力代理購電工商業用戶電價為例,尖峰時段放電價格可達每度電1.2245元,通過峰谷價差測算,居民用戶每度電收益約0.85元。
安徽合肥的某雙向充放電站,一輛電動汽車1.5小時內可以向電網供電近30度,獲取30元的收益。這展示了 V2G 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車主能夠通過向電網售電獲得經濟回報,體現了 V2G 技術在提升用戶收益方面的可行性。
02
V2G風起 首批試點啟動
車網互動(V2G)的廣泛應用背后離不開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政策支持。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公布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簡稱“通知”),確定了全國首批包括上海、常州、合肥在內的9個試點城市和30個試點項目。地方層面,各地也積極突破V2G收益結算這一關鍵卡點。今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放電上網電價問題的批復》,明確新能源汽車向電網反向輸電采用“基準電價×峰平谷比例系數”模式,按當地基準電價0.453元/千瓦時計算,峰期V2G對應電價0.7701元/千瓦時,尖峰期電價高達0.9626元/千瓦時,平期、谷期電價則分別為0.453元/千瓦時、0.1721元/千瓦時,以此為私家車用戶提供“低谷充電、高峰放電”的套利空間。
03
反復充放電 會不會傷害汽車電池?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目前行業主流的技術分析,理論上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為3000次左右,三元鋰電池也能超過2000次。同時,先進的V2G管理系統會嚴格限制電池的充放電深度,只在電池最健康的電量區間進行操作,避免因深度充放電給電池帶來傷害。
此外,電池技術本身也在不斷進步,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快放能力都在提升,以后會更能適應V2G需求。“把富余的循環次數用來參與車網互動,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關鍵在于是否管理得當。”
車網互動(V2G)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可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01
參與V2G 每度電最多賺3塊錢
8月24日下午,在湖北南太子湖超級充換電站,新能源車主秦女士將自己的愛車接入能夠雙向充放電的V2G充電樁,在掃碼、點擊屏幕確認V2G放電后,她的電動車瞬間化身為“能量銀行”,開始向電網反向輸送電力。
根據規模化車網互動項目的V2G放電收益規則,新能源汽車在每天各時段的放電價格并不相同:其中,16點到24點最高,1度電3元;其次是,0點到6點、14點到16點兩個時段,1度電2元;最低的是6點到14點,1度電1元。“晚上用家里的充電樁給汽車充電,一度電才4毛5分錢,現在這里放一度電可以賺3塊錢!”秦女士說,放一度電就是幾分鐘的事兒,在充電站旁邊吃個晚飯,一個小時就輕輕松松進賬60多塊錢。
相似案例在全國其他地區也很普遍。江蘇省已正式明確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放電價格機制,以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放電價格標準,進一步推動車網互動邁入規模化、商業化運營新階段。
以2025年8月國網江蘇電力代理購電工商業用戶電價為例,尖峰時段放電價格可達每度電1.2245元,通過峰谷價差測算,居民用戶每度電收益約0.85元。
安徽合肥的某雙向充放電站,一輛電動汽車1.5小時內可以向電網供電近30度,獲取30元的收益。這展示了 V2G 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車主能夠通過向電網售電獲得經濟回報,體現了 V2G 技術在提升用戶收益方面的可行性。
02
V2G風起 首批試點啟動
車網互動(V2G)的廣泛應用背后離不開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政策支持。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公布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簡稱“通知”),確定了全國首批包括上海、常州、合肥在內的9個試點城市和30個試點項目。地方層面,各地也積極突破V2G收益結算這一關鍵卡點。今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放電上網電價問題的批復》,明確新能源汽車向電網反向輸電采用“基準電價×峰平谷比例系數”模式,按當地基準電價0.453元/千瓦時計算,峰期V2G對應電價0.7701元/千瓦時,尖峰期電價高達0.9626元/千瓦時,平期、谷期電價則分別為0.453元/千瓦時、0.1721元/千瓦時,以此為私家車用戶提供“低谷充電、高峰放電”的套利空間。
03
反復充放電 會不會傷害汽車電池?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目前行業主流的技術分析,理論上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為3000次左右,三元鋰電池也能超過2000次。同時,先進的V2G管理系統會嚴格限制電池的充放電深度,只在電池最健康的電量區間進行操作,避免因深度充放電給電池帶來傷害。
此外,電池技術本身也在不斷進步,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快放能力都在提升,以后會更能適應V2G需求。“把富余的循環次數用來參與車網互動,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關鍵在于是否管理得當。”
